本文為《自由的幾種樣子》之四。
系列導言與其他篇章 → 第一篇|《能哭的人,不是脆弱的人:寫在《The Holiday》與十年日記之後》
延伸閱讀:第二篇|《誰還會留下來,發出最後的訊號?》
第三篇|《種花的人,不是軟弱的人:Gertrude Jekyll 與秩序裡的自由》
🪞自言之初|這篇文字,是我剛踏入社會時寫下的。那時候的我,剛認識 Miss Potter,也才開始試著理解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愛情。多年以後,我在 Godalming 看見 Gertrude Jekyll 的畫稿與沉靜,才真正明白——原來自由,也可以長成另一種樣子。於是我把那時候的自己也帶進來,讓她和現在的我一起,說說這個關於勇氣、純真與選擇的故事。
正如波特小姐(Beatrix Potter)所說,她的人生就像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
她是如此有才華。那可愛的比得兔子曾經擄獲多少孩子的心,從中他們感受到什麼是美。
童話故事有其獨特的魅力——你可以窺見那純真潔淨的世界,沒有成人世界的功利與俗氣。
王子和公主的故事並不新奇,真正動人的是背後的哲理,以及對純真的慢慢滲透。
童話,不只是給孩子看的。也是給成人看的。
波特小姐一定是一位心地純潔、想像力豐富的天才。
她是如此有個性,甚至比現在許多人還有個性。
那個年代、那個生活環境,有這種「叛逆」精神的女性,屈指可數。
婚姻不是一張飯票。直到今天,也不是人人明白、也不是人人做得到。
但她做到了。靠著才華取得經濟獨立,才有資格追求純粹的愛情與婚姻。
她有更加明亮的眼睛,去尋找真愛。
諾曼先生(Mr Norman)是波特小姐的最佳伴侶——如果他沒有早逝的話。
發掘她的是諾曼的哥哥,但真正用心去幫助她的,是諾曼。
他不認為女人應該待在家,也不覺得波特小姐是什麼「老處女」。
他只是默默鼓勵她創作更多作品。
愛情,有時候正是創作的催化劑。
他欣賞她。因為欣賞,才願意陪伴與發掘她的潛能。
她也欣賞他。因為欣賞,才敢把作品託付給他印刷。
如果說「好奇」是愛情的起點,那麼「互相欣賞」一定是愛情的秘密。
他們本該在一起。
但太完美的事情,總會出點意外。諾曼先生病逝,只剩下波特小姐和她的比得兔。
那一段,我以為她會放棄生命。
但她沒有。她留下來了。
留下來面對悲傷的人,往往比離開的人更勇敢。
她繼續創作,一個又一個角色,從紙上躍出,走進孩子的世界,也走進她自己的療癒。
後來,在 Hill Top,她重遇了兒時好友 William Heelis。
那個曾聽她講童話的小男孩,已長成一位真正的男人。
波特小姐把版稅全部用來購地,只為保存自然,讓後人共享這些美麗的事物。
Heelis 懂她,也支持她。
如果說失去諾曼是她最大的遺憾,
那麼上帝的補償,也許就是希利斯的出現。
她能遇上兩個如此欣賞她的男人,或許是幸運;
但我想說的是——她沒有把人生交給婚姻。
她是先活得懂,才決定與誰並肩。
Gertrude 用花種出她的秩序,Potter 用故事養出她的土地。
她們都沒有等誰來懂,而是選擇:先把自己活懂。
那天晚上,心心問我:
「媽媽,她最後有結婚嗎?」
我說:
「有啊。後來她遇到一個真正欣賞她、願意陪她守住山野與童話的人。」
「那她是不是很幸福?」
我笑了笑,說:
「我想是的。不是因為她結了婚才幸福,
而是她已經學會了怎麼自己過日子——
所以才知道要和怎樣的人,過在一起的日子。」
我看著心心專注的臉,忽然有點想哭。
她還小,不懂自由、創作、愛與選擇之間的重量。
但我知道,有一天,她會懂——
就像當年的我一樣,讀著波特小姐的故事,
心裡慢慢長出一種無聲的勇氣。
我沒有告訴她,其實那時候的我,寫下 Miss Potter 的時候,也以為自己懂了自由。
但我錯了。
我用一種看似獨立的樣子,去愛了一個並不真正欣賞我靈魂的人。因為我還不知道,自由不只是選擇不依附,更是懂得辨識誰能與我並肩。
我曾以為自己能改變一段關係,只要夠努力、夠堅持;卻忘了,一段真正健康的關係,從來不靠拯救或忍耐來維繫。
這些,是我用很多年慢慢學會的。如今我還在修補那段曾經錯給自己的功課——學會讓理想落地,學會用誠實和柔軟,重新愛回那個當時的我。
延伸閱讀:《夢中人與現實花 —— 在《The Holiday》的村落,我遇見那年冬天的自己》、《誰還會留下來,發出最後的訊號?》、《種花的人,不是軟弱的人:在博物館,我遇見 Gertrude Jekyll》
✧|#走進世界 #女性自由 #MissPotter #生命的提問 #記憶與過去 #療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