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你第一份工作的飯盒,還留著嗎?
走回家的路,走出自己的天地
我竟然找到第一份工作時候的飯盒。
今天,又開始用了。
為什麼?現在沒有佣金的薪酬,讓我覺得必須要帶飯盒。
看來,「看菜吃飯」早就深入骨髓。那並不是因為我真的「很窮」。飯盒背後有一種安全感。從第一份工作開始,我就明白:錢要省,日子要自己掌握。帶飯盒,成了我和自己的約定。不論身處什麼環境,我可以靠自己的選擇站得穩。
每天早上六點半,我還是堅持做運動,晚上抽時間寫日記。白天培訓,工作,回家把時間給心心和波波,並不輕鬆。為什麼要把自己逼成這樣?我心裡清楚:這是一個新的起點,我需要用運動和文字提醒自己,讓自己覺得安穩,我還在掌握節奏。這種忙,不只是生活的堆疊,也是我在向自己保證:即使身分切換、角色重疊、甚至從頭開始,我依然能用雙腳走出自己的天地。
今天下班的時候,衝向地鐵站,卻發現站已經關閉。走路回家要一小時,等巴士至少二十分鐘(倫敦的巴士等待時間並不可靠)。最後,我還是選擇走路回家。幸虧,我穿了平底皮鞋。
當年,初出茅廬的我,早早就懂得一個秘密:想要和男同事站在同一起跑線,就要穿上平底鞋,因為這樣才能和他們一樣的「速度」。現在看來,這份速度還能在火車停擺時,給自己一條出路。
走到 Kew Bridge 的時候,墨然帶著心心和波波向我揮手。那一刻很溫暖,本來是假裝的笑容,也不再是假裝。心心拿出餅乾,給我一個意外的驚喜,我猜到那是墨然的傑作。他很像背景音樂,不張揚,卻始終無法被忽略。
回家的路很長,但有家人相伴,就容易了。
一彎明月掛在天空,橋上的塞車,也就與我無關了。
✧|#鏡思錄 #飯盒哲學 #下班的路 #家庭的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