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外秩序|透過現象,看出規則 慢下來,一起拆開那些習以為常 vol.29
自言之初|
愛,是選擇陪著誰的裂縫一起生活。各自成長。
我們太容易愛上一個人的「有」。他的才華,他的貼心,他的性吸引力。那些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像安全感,也像一條懂得愛的捷徑。
「有」,不是愛。
就像,性不是愛。一個人對你有性慾,並不代表他愛你。
做愛,往往是愛對方擁有的東西:吸引力、美感、技巧,或者熱情。那些是他給得出來的,但不一定留得住你。
愛對方「沒有的東西」很難。他不夠成熟,沒有條理,不會表達。這些「不夠」,是缺點,也是裂縫。
愛,是性關係的補充。 這句話聽起來奇怪,但它指出一個結構性的事實:
性本身不能保證關係。 「有」,也不能保證關係。
我們渴望的是,有一個人看見我們「沒有什麼」,卻仍不走。
我們不太習慣談這些缺口,因為那是他不會、還沒克服、甚至他自己都還搞不清楚的地方。你不能要求,也不能保證他會改變。
但正是那些「他也不知道怎麼辦」的部分,反而最誠實。
願意愛這些還不會的地方,才是真正的開始。
我選擇留下來的那一個人,並不完整。他也常常懷疑,常常退後。但他在某些時刻,會停下來問:「我是不是又不見了?」
他從不保證什麼。只是一直在學。那不是什麼漂亮的愛,但他願意讓我看見他還不會的樣子。
我願意留下來,不是因為我能改變他,而是因為我終於明白:愛不是追求被回應,反而是選擇一個人,與他一起學會怎麼靠近。
愛不是去犧牲自己,也不是硬要和對方互補。
更加不是為了某種幻想把彼此困在那裡。
是看清他不會的地方,還願意坐下來,陪他一起呼吸。
誰比較值得?不。我們考慮的是:誰的裂縫,你還願意靠近。
也許我們都在學著放下那個幻想中「能給你一切的人」, 學著認出真正站在你面前的那個人。 他沒有答案,但他不怕你問,也不怕跟你一起迷路。
而這一次,我是為了愛,願意真實地待在一個人的「不會」旁邊。
愛當然需要成長。
有人會問:接納是不是讓人停在原地? 如果我接受他「不會」,他會不會就永遠不會了?
我想說,真正的接納,不會讓人停下來。 相反,是那種不帶改造意圖的陪伴,讓人終於敢面對自己的「還不會」。 有時候,我們想改變,但是太怕,一改,就沒人留下來了。 而當你知道有人在場,即使你跌倒、說錯話、退縮,也還在, 那就是你願意開始走路的時候了。
但那不是「我們要一起變好,一起達成某種理想關係」那種明確的有計劃的成長, 也不是「你要改變,我才願意留下」。
長久的關係不是走在同一條路上。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節奏。但我們願意在路上停一停,等一等,再一起靠近一點。
我們的步伐不總一致,節奏有時錯開。可我們看得見彼此,願意在重要的時候,調整自己的方向。
我們讓對方的「不會」存在,卻不因此放棄學習。 成長不是條件。它不是拿來交換的東西,是你願意留下來之後,慢慢發生的事。
✧|#鏡外秩序 #關係結構
#投射與接受
#成長不是條件
#清醒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