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之初|
我們這一代,很早就學會了體諒上一代的難處。一代又一代,甚至我們都不敢承認。 但有時我會想,體諒之後呢? 我們是不是真的放下了,還是只是轉身,默默扛起兩代的未竟之事?
這篇文章寫給那些願意修復的人,也寫給那個努力走出舊模式、卻經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太苛刻的你。
他們做不到的,我必須做到; 他們沒有人教,所以可以不懂; 我也沒有人教,但卻不可以不懂。
今天,墨然和我說,有人對他說:「父母當年已經盡了力,你應該學會體諒。」 我立刻在心裡想起這句我聽過、思考過無數次的話。
我的答案,修改了一次又一次。 我心中最新的答案是: 如果我已經體諒了,卻又不願重蹈覆轍,這是否意味著我同時背負了兩代的責任? 我可以很坦白地告訴自己,也告訴讀者:是的。也,做不到的。
上一代可以說自己從未被教導,因此犯錯也無需解釋。 但我們這一代,同樣沒有人教,卻被要求無所不懂: 要溫柔、要覺察、要陪伴、不能吼叫,還要知道「原來這樣會造成創傷」…… 還有一個很犀利的前設——時代進步了,所以我們也應該更進步。 潛台詞就是:「我那代的人可以不懂,但你這代不可以。」
問題來了,輪到心心這一代,時代更加進步了,她是不是要承接更多?
那究竟是我們進步了,還是我們「被動地被迫」攬下了所有的重擔?合理嗎?
體諒上代 × 修復下代,聽起來是成熟,其實是世代錯位的超額承擔。
有時,父母會說:「我也沒有人教啊,我都體諒了,為什麼你不能體諒一下我?」 這句話表面上是請求理解, 但其實更像是一種潛台詞: 「我都學會體諒父母了,為什麼你還學不會呢?」
而當你不願意「照單全收」,你就被視為不孝、不成熟、太記仇。 但他們忘了,我們也是第一次當孩子。 那時候的我們,也沒有人教。
凡事有代價。
有人能「做到」,代價是長期疲累與自我懷疑。 有人不能「做到」,光是體諒上一代,已經耗盡自己的空間, 轉化為對自己的失望,甚至自我攻擊。
更多人,是選擇不再想。 因為承認矛盾太痛苦,不處理,就好像沒問題。
我記得有一次,我鼓起勇氣問母親: 「你為什麼覺得,當年那麼小的我,有能力處理你和爸爸之間的關係?」
她的回答是:「我當年比你更小,我也幫你外婆分擔很多啦,我有沒有怨你外婆呢?你到底想要什麼呢?」
很多人以為自己已經放下,其實只是把自己的痛掩蓋在「我都撐過來了」這句話裡, 然後,把撐過來的方式,傳給下一代。
我呢? 我是一邊應付父母的高期待、壓抑自己的感受, 同時又希望心心不再那麼壓抑自己。
做得到嗎?四不像。 我不會對她沒有期待,因為我也早已不會放過自己。 這種矛盾的邏輯,根本無法自洽。
我以為自己不一樣,直到我看著心心做功課。 那天,她做得很慢,我提醒自己:她可以慢。沒關係。 但當她錯了一題,我的高要求突然發作了—— 我說:「這一題錯了,這種題目再做五題。如果還錯,就再做五題,直到全部對。」
那不是她的錯。 那是我,把「我也不可以錯」的規則,一點一滴,灌進她的腦裡。
有時我會問自己:是不是我太執著? 是不是我應該學會放下,不再回望過去?
但其實,我不是想埋怨。 我只是想為當年的那個自己,留下一點空間。我記得最近對媽媽講過的一句話: 「你覺得自己四十歲時面對爸爸很難、很辛苦,那你有沒有想過,當時只有十歲的我,獨自面對那一切,會不會更辛苦?」 我真的只想好好說一句:除了她的難,我的痛,也該被承認。
體諒是好事, 但要一個未成年人去體諒成年人的不成熟,是苛刻的。那時的我們,身上沒有利器,只有對父母的愚忠,和對困難的孤勇。
而且——不回望過去,人是無法走遠的。 這是我嘗試走出來的經驗。
要說把父母未說出口的期望達成,於此同時壓抑自己感受,我做得相當出色。後果,嚴重的。代價,如果大家能看到,不會想自己孩子承受的。我會慢慢寫出來。
我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根,也不思考路的方向,所謂的走下去, 只是一次又一次再壓抑自己。
體諒,不等於複製,甚至不代表原諒。 我不想成為那種永遠說「他們已經盡力了」就必須原諒一切的人。 我想成為一個知道他們有遺憾, 但也能選擇哪些要繼承、哪些該終止的人。我有權拒絕,也有權說:「這讓我不舒服。」說出自己的感受,是身而為人的基本權利。
如果能從上帝視角去看:上一代的黑洞,沒有靠他們自己改變,而是靠下一代用體諒去填滿; 那麼,我們自己的黑洞,又怎麼可能憑空消失?我們帶著黑洞,真的能給孩子愛與真實嗎?
有時我會想:一代傳一代的體諒與沉默,究竟要傳到第幾代? 我們是不是真的要等到「聖人」出現,才配得上終結這一切?
還是說,真正的終結,是在一個平凡的人身上發生—— 一個願意停下來的人,說出:「夠了,我願意看清,也願意不再重演。我只對自己負責,對自己未成年孩子負責。」
有時我會懷疑—— 「放過自己一次」,會不會就是: 敢於說出我不再重複那句「我體諒了父母」。
不是因為我不願體諒, 而是我終於願意先理解自己。
這篇文章,我寫得很慢。 因為我知道,我不只是寫給別人。 我也在問自己:我還背著什麼? 我能不能,在照顧下一代的同時,也放過自己一次?
很多母親或父親,都在這條路上跌跌撞撞,我只是其中之一。不是為自己找藉口,只是為了傷痛不再延續,家庭能夠正常地延續下去。能夠正常地相處和相愛。
✧|#鏡思錄 #代際壓力 #情感黑洞 #誰來終結 #體諒不是全部 #從愚忠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