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之初|
有些旋律會沉在記憶裡,因為它曾陪過你走一段不能說的日子。 今天,心心哼了出來,說是考試曲目。其實,是這首歌選了她。
這不是心心自己選的歌。這是 Mrs Pedley 幫她安排的考試曲目。
但她放學時候,她背著書包,一臉神秘地說:「臉上帶著一種奇怪的笑容,像是發現了什麼秘密。「你知唔知,我要唱〈Donna Donna〉。」她說完,就哼了起來。「Mrs Pedley說唱這首的時候,我就說我在車上聽過很多很多次。」
我一聽就愣住了。五年前,我第一次看見戴耀廷先生在他的 Patreon 寫過這首歌。他說:
「我絕不認命。即使可能性不高,但我相信就算是小牛,也可以蛻變成能在天上飛的燕子。」
那時的香港,正站在轉折點上。很多人開始看見那道圍欄,有些人選擇靠近它,有些人選擇繼續安靜生活。我則在車上反覆播這首歌,把它當成某種提醒,也是一種低語的祈願。
〈Donna Donna〉原本是來自以色列的猶太語歌曲〈Dos Kelbl〉後來被改編為英文,由民謠歌手 Joan Baez 唱紅。故事說的是:一頭小牛被綁在馬車上,運往市場宰殺,牠眼中滿是哀傷。農夫責備牠:「誰叫你是牛,不是燕子?」而天上的燕子,自由飛翔,像是命運的對照組。
這是一首從壓迫中流下來的歌,唱的是無奈,也唱出那種想逃走時的靜默哀傷。
而今天,它被一個倫敦的小女孩,在浴室裡唱了出來。
心心不知道這首歌的歷史,不知道以色列,對香港的那段日子也無法理解。她只是照慣常那樣,輕輕唱起來。歷史她不懂,但那旋律的情緒,一聽就知。她曾經在最不被理解的時候,也唱過 Matilda 裡的〈Quiet〉,或 Wicked 裡的〈Defying Gravity〉。那是她最能貼近自己的時候。
那時候我常誤會她。以為她唱歌是為了逃避功課,不負責任。直到後來我才懂:那是她自我調節壓力的方式。當她無法說出自己那些複雜情緒的時候,她選擇唱歌。而那聲音,有時比任何說話都要誠懇。
她一開始說得很清楚:「我不要考試,只要唱歌。」
Mrs Pedley 答應了,我們也沒有勉強。
對她來說,唱歌應該屬於「愛好」這個類別,愛好到值得爭取。她大概只是想守住這個屬於自己的情緒出口,這我懂。我提醒她:「你可以不考,但參加了就不要輕易中途放棄。」她點頭說好。
之後,她每週去練習,很開心。有一次學校的演出,她唱的是〈Part of Your World〉,全場最好,詞也全部記住了。我知道,背誦對她來說不容易。
她做到了,一小步一小步。剛開始,她的音完全跑掉,連旋律都抓不住;再後來,雖然還跟不上節奏,但至少進入了調;最後,她竟然把整首歌詞背了下來。對一個低工作記憶的孩子來說,這真的很不容易。這些看似微小的進步,是她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直到上週,她忽然說:「我想試下考試。」
我愣了一下,不敢相信,問:「你確認?」她點了點頭。
我笑著說,「那我就和 Mrs Pedley 說了吧。」
原來,一個說不要考試的小孩,也會在她覺得準備好時,輕輕說一句:「我想試一次。」
我猜,那是她一種內在的想法,而非別人的眼光,尤其父母?
那一刻,我想,不管考試結果如何,她心裡應該長出了一點翅膀。
歌,選了她。她也沒有退後。
從猶太民族,到香港,輾轉到一個孩子無意識的哼唱,
〈Donna Donna〉告訴我們,不要再認命了。
🎧 Joan Baez ~ Donna Donna
如果你有興趣聽聽這首歌,以上是Youtube的🔗。
✧|#鏡思錄 #親子書寫 #反戰歌曲 #香港記憶 #DonnaDonna #JoanBa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