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外秩序|透過現象,看出規則 慢下來,一起拆開那些習以為常 vol.21
自言之初|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關係出問題,是因為對方不夠合適。但真正的難題,往往不是選錯了人,而是不斷在關係中重複自己沒處理完的東西。
這篇文章,想從一句日常語錄出發,一直走到黑格爾的哲學,去問一個很不舒服但誠實的問題:我們真的在追求自由,還是只是在逃?
「新鮮感不是和很多不同的人經歷第一次,而是和同一個人經歷很多第一次。」
初聽像繞口令,但再想一層,會發現這句話不只是談愛情,也關於我們怎麼面對(或逃避)真實的自己。
許多人(包括過去的我),以為所謂的「自由」,就是關係變得彈性,可以隨時離開。
這看起來像是一種進步,也像是「愛自己」的體現。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不斷更換的原因,是工作、朋友、伴侶的問題,還是自己不敢直視的部分?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新鮮感的來源。
一種,是換了很多人,重複做著差不多的事。
一種,是在同一個人面前,勇敢改變,誠實地長出新的自己。
前者是逃避的表現,一種對深層關係的不耐;
後者意味著我們要面對真正的問題,不是對方的問題,而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有朋友跟我說過他談過五段戀愛,每一段最後都因為對方拜金,讓他覺得自己一直不是被真正的喜歡。他總說:「我需要的很簡單,只是有人願意理解我,以及愛我如是。」後來他才慢慢發現,每一段關係開始時,他都沒有把理解放在前頭,就去滿足對方的物慾,讓對方誤以為他不重視互相理解。其實,他自己也沒說清楚自己的真實需要。
他不是真的在找不同的人。他是在用同一套劇本,換了五位演員。
我自己也曾經深陷一段拉鋸很久的關係。我記得那段時間,每次談到「你為什麼還不離開他」,我總是回答:「因為我還在努力。」
表面上,我希望努力明白和改變他。
實際上,我是在說服自己,我可以不需要他。
那不是愛自己,是我對依賴的恐懼,對分離的焦慮。
那時的我,並沒有真的問過自己是不是也需要調整,更沒有想過改變自己。
他重複換人,我則停在同一個人前,沒有改變自己。表面看起來很不同,但其實,都沒有面對自己的需要。這兩種,都不會真正帶來新鮮感。
如果你也曾在關係中反覆問自己:「為什麼又是這樣的結果?」
那麼,也許可以看看哲學家們怎麼看待這種重複的邏輯。
(如果這部份你覺得太理論和無趣,也可以先跳過,直接往後看。)
弗洛伊德 → 拉康 → 齊澤克 → 黑格爾的這條路線上,齊澤克扮演了中轉站,把拉康的精神分析與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做了聯繫。
拉康說,真理具有虛構的結構。
黑格爾也說過類似的,「真理」不是固定不動的實體,而是包含了錯誤,過程和歷史的整體。
這帶出一個非常關鍵的觀點:
絕對知識不是一個永恆靜止的答案,而是承認歷史性的過程本身。
黑格爾說,哲學史就是哲學本身,錯誤是真理的一部分, 這句話如果套進關係裡,會讓我們驚覺,所謂「糟糕的關係」,很多時候只是過程的一部份,而非失敗的證據。
黑格爾把這種反覆出走,反覆投入的狀態,稱為「壞無限」。
表面看來,是在追求更多可能。實際上,是陷入無止境的重複。
它依賴的是「有限形式的無限」。
每一步看似推進,其實都只是繞著同一個沒處理的核心在轉。
所以當我們說「這段關係太糟了,我要離開」的時候,要問自己是否真的在離開那個人, 還是在逃離自己心中未被滿足的願望?
當我們寄望對方能滿足自己未被滿足的願望的時候,一旦對方沒做到,你說關係不好。 於是換下一個人,再次寄望,再次失望,再次換。
我們以為自己終於擺脫了那段糟糕的關係,但事實上,我們只是把同樣的期待搬到了下一個人身上。這不是自由,是重複。 這是對真正無限的不理解,是壞無限的輪迴。
聽起來很矛盾,但有時候,
真正的開放,是封閉的。
你以為留下是一種封閉,走是一種開放。
但黑格爾會說,真正的開放,是能夠吸納所有問題的那一種封閉。
因為它不逃。
它不是靠斷裂來更新,而是靠轉化來成長。
就像我們一開始說的,真正的新鮮,不是來自不斷更換,而是來自不逃,能一起變化。
要做到這件事,太難了。
因為這需要調整自己,需要承認自己的依賴, 不再拿「個性」當作逃避親密的理由,而是用成熟去接住真正的連結。
你以為是個性,其實只是逃避?
很多人說:「我就是這樣的人」「我不想被困住」「我要的是自由」。
聽起來很有個性。背後,是害怕連結?
那樣的自由,其實是一種掩飾。
你逃,是因為你不敢承認你其實很需要。
真正的個性,是敢說出:「我需要你。」
說我需要你,不可怕。
不可怕的,是我們終於肯放下那種不斷證明「我一個人也可以」的驕傲。
那不是自由。 那只是還沒學會如何相愛。
真正的開放,是願意不逃。
真正的個性,是願意承認自己需要別人。
真正的關係,不靠更換來新鮮,而靠面對來誠實。
這個世界教我們如何愛自己,卻沒有教我們如何需要別人而不覺得羞愧。
我們要練習的,正是這件事。
所以,那句話我現在真的相信了:
真正的新鮮感,
不在於有多少次第一次,
而在於能不能在同一段關係裡,活出一次次新的自己。
不來自下一個人,
而來自你終於不再逃的那一刻。
而這樣的「自己」,往往是從一次次失敗與碰撞中長出來的。
正如黑格爾所言,「錯誤,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愛,可以讓這些錯誤轉化為理解。
✧|#鏡外秩序 #自由的誤解 #黑格爾與壞無限 #關係中的逃避 #愛的虛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