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言之初|這是我想記下來的一天。沒什麼大事,只是走過一條河,看著一個轉了很久才動起來的螺旋。有些念頭浮上來,也不急著下結論,只是想說一說。
今天去了 Morden Hall Park。
天氣不壞,公園也不壞。
走了一圈,沒什麼特別的事。
走過、看過,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也沒有需要發生。
快要離開的時候,去到 snuff mill。
那裡有一個模型的 Archimedes screw。
我們轉了好幾圈,螺旋紋絲不動,水也沒有動。
心裡忍不住在想——是不是壞了?是不是根本沒用?
有點想放棄。
是心心先看到旁邊的牌子。
寫著:要先轉一陣子,水才會慢慢升起。
於是又繼續轉。轉了,再轉。
終於,看見水一點一點被舉高。
不是立刻,不是一下子,是慢慢來的。
我忽然很喜歡這個畫面。
它在說一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的事:
有些東西,不是一努力就有結果。
有時候,努力了,什麼都沒有。
不是因為白費,而是因為還沒夠。
這塊地,曾經是鼻煙磨坊。
工人天天磨煙草葉,粉塵吸進肺裡,很多人因此病倒。
但他們磨出來的煙草粉,被倫敦城裡的有錢人輕輕吸一口,叫做優雅。
後來,這裡的主人 Gilliat Edward Hatfeild,沒有做別的大事。
他種了一座玫瑰園,每年請孩子們來玩,划船,喝茶,領一顆水果或一枝玫瑰回家。
最後,他把這片地留給 National Trust,說要免費對公眾開放。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補償。
或者只是他做得到的那一點點事。
想到這裡,忍不住想起我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
我對一個人好,並不需要他回報我。
有時候,他也不會因此對別人好。
「好」不一定守恆。
但更多時候,「好」會繞一個彎,落到另一個地方,另一個人身上。
不是我能控制的。
早些年,我以為只要一直給就是對了。
不問是誰,不問要不要,不問能不能。
後來才明白,那樣其實是對愛的貶低。
給錯了地方,只會把自己掏空,什麼也幫不到。
愛也需要選擇。
不是冷漠,也不是計較,
是願意看清:誰真正伸出了手,誰準備好要接住。
資源應該給那個真正願意改變的人,而不是只因為他是誰。
這樣的愛,才有可能是真的貢獻,而不是自我幻想和消耗。
這樣的選擇,不是冷淡,而是更深的溫柔。
Wandle 這條河,當年為了推動磨坊,被拉直,像被攤平的一條線。
現在工業退場,水勢鬆開了一些,彎回自己的路,生命才慢慢回來。
魚、蚌、翠鳥、蜻蜓……不是直線的水,而是自由轉折的水,才養得出多樣的生命。
我還是相信——
轉了很久,水也許還沒升起。
但只要土質對了,時間到了,
有一天,花會在它該開的地方,悄悄開了。
✧|#認出自己 #自我覺察 #走進世界 #觀看與觀察 #MordenHallPark #NationalTr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