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之初|當我終於想看清自己,世界也慢慢開始改變了。
這是這個網站的第一篇書寫,關於生活的提問。有大量的情緒對話,目的是為了自我修復。
我曾經相信,
努力,就能換來肯定,換來愛。
成熟,是痛也不喊出來,是把眼淚留給自己。
直到我開始問:「我是誰?」「我還值得被愛嗎?」「如果我放下了努力,還剩下什麼?」
我發現,當那個時刻來臨,誠實的時刻,那些我們一直認定的東西,也會慢慢鬆動,慢慢改變。 所以,我開始寫《鏡思錄》。為了不再逃避,為了讓我的疑問有了被聽見的可能。
有時候,那些說不出口的語氣,
在我們的一顰一笑,
在我們的猶豫,和進攻。
但正是這些,化為了文字,
寫進我們的內心。
從一邊的無形,
到另一邊的無蹤——
就靠這些個方塊字了。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一面鏡子,
聽著自己,聽著別人的生活,
靜默著,映出真相。
那真相可能是:
「你為什麼這麼努力?」
「你到底在害怕什麼?」
「你有在活著嗎?」
這裡叫《鏡思錄》,
一來是「靜思」的諧音,
二來是我想為自己,也為你,
留下一本生存的紀錄。
為了這許多未有答案的問題,
我一直走,走了很長的路。
你,想和我一起走這條少有人走的路嗎?
✧
當一個人願意誠實地看自己,
世界就會慢慢地變得柔軟和真實。
這裡,是一面鏡子。
它不會催你、不會評價你,
只是靜靜問一句:
你,還記得你原本的樣子嗎?
📖 我想說的那些問題
關於過去與傷痛
我當初留下來,是為了愛,還是因為我害怕面對真相?
我的忍耐到底是堅強,還是自我欺騙?
父親給我的「高標準」,是我一切痛苦與成功的根源嗎?
為什麼我無法真正發怒,真正放縱?
如果過去的努力與壓抑只是為了活下來,現在的我還要延續這種方式嗎?
我是否曾因為「負責任」而忽略了活得自由與真誠?
關於自我與轉化
如果我不是「表現好」的人,我還值得被愛嗎?
怎麼樣才是真正的自由?我有那個自由嗎?
我還有可能成為一個不一樣的我嗎?還來得及嗎?
我是否能夠既保留我的敏感與深度,又不再活得那麼痛?
自我療癒到底是什麼?我做得夠嗎?對的嗎?
我可以不再靠「用力活著」來證明自己嗎?
關於親密與關係
我是不是總是吸引到需要我拯救的人?
我和墨然之間,是彼此療癒,還是彼此拖累?
我有辦法建立一段既不控制,也不逃避的親密關係嗎?
我是否敢真正依賴一個人,又不怕失去?
如果我學會愛自己,我還需要別人嗎?
關於心心的問題
我給心心的,是愛,還是壓力?她真的感受到我嗎?
她的痛苦,是我造成的嗎?我現在做的足夠彌補嗎?
如果我一直努力,她會更好嗎?還是我該學會放手?
我要如何陪她走過那些我自己也還沒走完的路?
我可以讓她不再重複我走過的輪迴嗎?
關於世界與價值
錢與意義的平衡,在哪裡?我可以同時賺錢與忠於自己嗎?
我是否還能找到一份值得投入的工作,而不是為了生存?
我以前相信的那些價值觀,是對的嗎?還是只是為了自保?
我可以不走主流,但也不被邊緣化嗎?
世界是否容得下一個這樣敏感又真誠的人?
關於生命與存在
什麼叫「真正地活過」?我有嗎?
我是誰?如果拿掉母親、伴侶、股票機構銷售、乖孩子的身份,還剩下什麼?
意義是什麼?如果生命本身無常,那我為什麼還要努力?
轉化到底是什麼?是一場醒來,還是另一種幻覺?
我能不能真正相信:愛自己不是自私,而是起點?
一篇一篇,寫那些我們從來沒好好說過的對話;
寫那些在畫裡浮現、在日常裡隱藏、在深夜忽然冒出的反問;
寫那些我曾經逃避、否認、或太快壓抑的情緒與聲音;
甚至寫我們如何將內心的投射,發酵到對世界的判斷與價值觀。
這裡沒有漂亮、完美或正確的答案。
我相信,反思不是一種沉重,
而是一種溫柔的力量。
讓我們有勇氣重新認識自己,
也讓彼此,在這嘈雜又匆忙的世界裡,不再走散。
✦
如果你讀到了這裡,我想說:謝謝你。
我們的相遇,或許不是巧合,而是一種準備好的回聲。
願我們都在自己的路上,越來越接近真實。
這就是《鏡思錄》的起點。
你,準備好了嗎?
✧|#鏡思錄之始 #認出自己 #情緒療癒 #身份與價值 #生命的提問